行走鄉野,錘煉生活技能;打卡博物館,感受文化脈搏;參觀科普基地,體驗科技魅力……這個暑假,濰坊壽光市持續整合文化資源,創新教育模式,延伸研學遊產業鏈,為青少年鋪就了一條寓教於樂、知行合一的成長之路。 “原來甲骨文的‘日’字像太陽,篆書的‘馬’字真的能‘跑’起來!”在壽光倉頡漢字藝術館,12歲的王雨桐通過AR互動屏“觸摸”漢字演變史,奇幻的感受讓她興奮不已。 作為國內最大的漢字主題藝術館,壽光倉頡漢字藝術館以“中國文字發展史”為核心,通過甲骨、竹簡、碑刻等千餘件展品,結合虛擬現實、全息投影等技術,將枯燥的文字史轉化為一場沉浸式文化體驗。 為更好地增加體驗感,倉頡漢字藝術館將研學活動與傳統文化緊密結合,通過“展覽+講座”“展覽+實踐”“展覽+文創”等形式,實現了從單向傳授到雙向互動的轉變,讓文化育人更生動形象。同時,該館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,通過“研學+科技科普”的形式,充分利用聲、光、電,以及一些現代影像科技手段,結合傳統的文化載體甲骨、陶片、青銅器、竹簡、木牘、帛書、碑刻、書法等,創新推出簽到甩屏、虛擬翻書、未來之眼、3D打印、全息影像、沉浸式弧形幕、全息水幕、光影長廊、動感粒子等,趣味性地闡述漢字發展史及核心價值觀文化內涵。除了靜態展示以外,館內還配合開發16套級別化漢字主題研學項目,實現了文化與科技相融合、趣味性與科普性相融合,增強了研學旅遊的智慧型體驗。
在這裏,學生們不僅能在“活字印刷”工坊親手拓印《論語》名句,還能穿上漢服參與“古法造紙”實驗,感受傳統技藝的魅力。來自青島的研學團成員李浩然表示:“我拓印‘學而時習之’時,感覺是在和古人‘隔空對話’!”而藝術館創新推出的“漢字小老師”機器人講解、核心價值觀AR成語遊戲等,更是讓傳統文化學習充滿趣味。 這個暑假,壽光市曆史文化中心同樣迎來了參觀熱潮。今年,曆史文化中心推出了係列特色研學課程,以“三聖文化”(文聖倉頡、農聖賈思勰、鹽聖夙沙氏)為脈絡,根據不同的研學訴求,製定專屬的研學旅行方案,通過場景還原、國學禮儀課等互動形式,讓青少年在“遊”中“學”,在“學”中“悟”。 通過“小小救護員”項目模擬救治受傷動物,學習創傷處理和生態保護知識;在“科普講堂”上,用顯微鏡觀察水螅體的分裂過程,驚歎於生命的奇妙……這樣的情景,在壽光極地海洋世界景區不時上演。這一國家4A級旅遊景區,憑借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和創新的教育模式,成為山東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的熱門基地。這裏擁有海豚、海獅、企鵝等數百種珍稀海洋生物,並配以專業化科普解說係統,將生物習性、生態保護等知識融入參觀,以“寓教於樂”為核心,通過多元互動體驗,為青少年打開了一扇探索海洋奧秘的科學之窗。
到壽光體驗農耕文化是研學遊的一大特色。今年,壽光市蔬菜高科技示範園(菜博會)打造了國內首家蔬菜主題研學綜合體,以“沉浸式體驗+場景化實踐”重構農業教育形態:五大主題區域串聯起“種子的旅行”“土壤的密碼”“智慧的農場”“非遺的味道”“未來的餐桌”完整鏈條,30餘個研學場景如基因實驗室、模擬溫室、非遺工坊等,承載著100餘項可操作實踐項目,打造了《從一粒種子到一盤好菜》課程體係。 “番茄、西瓜可以長成樹,紅薯可以長在空中,南瓜大到兩個人抱不動……太神奇了。”“農業還有太多的奧秘等著香蕉视频一区在线观看去探索。”……研學中,學生們邊看邊讚,讚歎科技力量強大的同時,也埋下了探索科學、熱愛農業的種子。 在壽光市博物館,跟隨講解員解讀青銅器上的銘文,感受曆史的厚重;在林海生態博覽園體驗漁鹽文化,了解製鹽技藝;到牛頭鎮抗日武裝起義陳列館一起回望那段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,到巨澱湖研學基地領略“風起蘆葦蕩,紅色巨澱湖”的革命故事;到孫家集三元朱村了解中國冬暖式蔬菜大棚的發展史,體驗現代農業的高科技……暑期裏的壽光,不但有趣味橫生的科普研學,讓孩子們在探索中增長見識、激發好奇,還有深刻生動的紅色教育,引領青少年銘記曆史、傳承精神。 “站在紀念碑前,我仿佛看到先烈們奮勇衝鋒的身影。”來自濰坊的中學生陳昊在研學日誌中寫道,字裏行間透露出對曆史的敬畏與感慨。“原來家鄉有這麽多曆史故事!”壽光本地學生張子於在參觀後自豪地說,眼中閃爍著對家鄉的熱愛與認同。 在這裏,豐富多彩、寓教於樂的研學項目,讓每一位參與者都能收獲滿滿。壽光的研學之旅,不僅是一次知識的盛宴,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,讓青少年在探索與體驗中茁壯成長。 近年來,壽光市在文旅領域特別是研學遊方麵持續發力,打造了一係列具有地方特色的研學品牌。同時,壽光市不斷延伸文旅產業鏈,開發文創紀念品、特色研學線路等衍生產品,形成“教育-體驗-消費”的閉環生態。 壽光深度挖掘“農耕文化”“海洋文化”“紅色文化”三大主題,開發“從一粒種子到一盤菜”“海洋生物探秘”“紅色巨澱湖”等主題課程,將課堂知識與實地體驗緊密結合。同時,積極推動“研學+數字技術”創新,在倉頡漢字藝術館、極地海洋世界等場館引入VR(虛擬現實)、AR(增強現實)技術,打造沉浸式學習場景,得到了廣大遊客的一致好評。
另外,壽光注重文旅產業鏈的延伸與拓展。一方麵加強與周邊地區的合作,整合區域文旅資源,推出跨區域的研學線路,拓寬青少年的視野;另一方麵鼓勵本地文旅企業創新發展,開發更多具有創意和特色的研學產品,如文創紀念品、特色餐飲等,滿足各地遊客多樣化的需求。 為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,促進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,壽光市還通過政策引導,夯實行業發展基礎,促進文旅消費全麵升級,構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旅遊產業體係,為文旅市場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優質供給。 正如學生王雨桐在研學手冊上所寫:“這裏的曆史會說話,這裏的科技有溫度,我愛上了這座‘學’味十足的城市!”從漢字溯源到海洋探秘,從農耕體驗到紅色傳承,壽光的暑期研學遊正以創新模式打破課堂邊界,讓青少年在“知行合一”中收獲成長的力量。九遊官網app |